抹茶源于中国,兴起于唐朝,鼎盛于宋朝。朦胧起源阶段,作为药用材料。在《神农本草经》一书中曾经指出:“神农尝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茶而解之”,在公元前约2700年,神农氏把茶叶嚼碎吞入腹中,迈出人类吃茶的第一步,被誉为“抹茶鼻祖”。
唐朝年间,人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(碾茶),还审订了评茶色香味的方法,并成 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。到了宋朝更发展为茶宴。
中国自明代以来,开始流行冲泡饮茶,中国抹茶茶道遂告失传,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――茶磨也随之绝迹,中国抹茶(Matcha)形成历史断代,成为中国茶人心中永远的痛。
相反,九世纪末随遣唐使进入日本的中国抹茶(Matcha),在日本却得到了发扬光大。日本人将品茶与宗教哲学、社会道德、品行修养融为一体,将饮茶上升到“道”的高度,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,引为国宾之礼,誉为日本之最。
抹茶,日语称为“研磨过的茶”,以绿茶茶树的茶叶经过自己研磨制成。抹茶属于“覆下园”:采摘前四周茶树会被网或者竹席遮盖,减少阳光会让叶片产生更多的叶绿素,以形成它独特的绿色和优秀的、新鲜的、淡甜口味。
采摘过后茶农会先用蒸汽熏蒸,之后烘干。下一道工序是,茶叶会被传统日本花岗石磨研成粉,让茶叶从叶脉和叶茎中分离-只有茶叶中贵重的部分才会被加工成茶粉。由于抹茶细腻,在磨制过程中极易因微小温度变化而产生化学变化,从而影响口感。因此,抹茶一般都会使用60次/分钟左右速度的石磨碾制,控制温度的同时保证粉末的细腻程度
其中以宇治抹茶最为有名。宇治位于日本京都府南部,是一个以世界遗产寺庙平等院闻名及抹茶闻名的都市,也是源氏物语故事的主要舞台。这里产的茶都叫宇治茶,为日本三大名茶之首。宇治所生产的”玉露”及”抹茶”,其品质为日本第一。
十六世纪末,千利休继承历代茶道精神,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。茶道是必须遵照规则程序来进行喝茶活动,而茶道的精神,就是蕴含在这些看起来繁琐的喝茶程序之中。
无论泡茶人或饮茶都必须着和服。
1、温碗——先把茶碗连同茶筅一起用开水烫过。
2、调膏——碗里放入2克抹茶,先加入少量的(几克)水,把抹茶调成浆糊状,这样可以防止十分细腻的抹茶产生抱团的现象。
3、点茶——用茶筅按照W的轨迹贴着碗底前后刷搅,使之拌入大量的空气,形成浓厚的泡沫。